查看原文
其他

孙康宜:伟大的作家自然会登上经典的宝座,二流的作者终究会被排斥在经典之外(赠阅名单) | 纯粹新书

纯粹Pura 2023-06-04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请您仔细读完本期推送,文末有赠阅福利哦;同时,敬请留意本周获得赠阅的幸运读者名单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孙康宜,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耶鲁大学Malcolm G. Chace' 56 东亚语言文学荣休讲座教授。在西方汉学界备受推崇,在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孙康宜作品系列,2022年7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全系列共5卷,现已出版《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3卷。孙康宜作品系列集中西文化之精华,角度独特,重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种面向、内在结构和文化生成原理。
其中,《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是一部孙康宜教授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专著,内容广博。其中尤为精彩的是对词学的研究,与大陆学者的方法、思路、观点相比均别开生面,从学理和文本本身进行梳理和分析。收录专著《词与文类研究》及《“古典”与“现代”:美国汉学家如何看中国文学》《柳是对晚明词学中兴的贡献》《汉学研究与全球化》《阴性风格或女性意识》《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内容广涉孙康宜的词学综合研究成果、对中西经典文学及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心得和洞见、边缘论题、最新探索的生荒领域等。其中,对中国古典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问题等,均做了饶有趣味、角度独特的探讨,从中可以窥见孙康宜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研究成果。

——纯粹君



孙康宜


“古典”与“现代”
—— 美国汉学家如何看中国文学

文/孙康宜

数十年来美国汉学界一直流行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就是,古典文学高高在上,现代文学却一般不太受重视。因此,在大学里,中国现代文学常被推至边缘之边缘,而所需经费也往往得不到校方或有关机构的支持。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汉学界才开始积极地争取现代文学方面的“终身职位”,然而其声势仍嫌微弱。有些人干脆就把现代中国文学看作是古代中国文学的“私生子”。

是什么原因使得美国的中国文学研究形成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畸形对立呢?这无疑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尤其因为它涉及许多跨文化的因素,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然而,今日当我们检视海外中文文学的理想和实践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所象征的文化意义。本文拟从文化认同、艺术准则、文学典律诸方面来进行讨论。
孙康宜和王德威(左)
首先,让我们从周蕾所谓“对他者物恋化”的文化现象说起。在她的近著《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东西方之间阅读记》中,周蕾特别提出西方人如何把“传统”中国看成“他者”的问题。她认为西方人是以“物恋”的方式来研究“传统”中国文化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最值得迷恋的就是“传统”中国所代表的尚未西化的“纯粹”中国性,因此他们执迷于对古典的美化。从周蕾的观点看,诸如贝特鲁奇所导演的《末代皇帝》以及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一书都是这种迷恋“他者”的跨文化产物,它们所呈现的不是真正的中国,而是对中国的“物恋化想象”。

相对而言,周蕾以为许多西方人之所以蔑视“现代”中国文化,主要因为那是一个已经被西化、被现代化了的中国——换言之,那是被认为丧失了“纯粹中国性”、被西方霸权“肢解”了的复杂主体。所以,周蕾说:“汉学家在对中国传统和本国本色执迷之中,缺乏的却是对现代中国人民的经历的兴趣。”她甚至尖锐地指出:

汉学家是那么酷爱古代中国文本里面的中国,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去参观访问中国。他们只能把中国文本当作图画来默默地阅读,却并不会讲中国话;他们担忧中国与其余的世界靠得太拢了,于是强调中国研究的方法是自足的……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根据周蕾的解释,正是这种古典“自足”的偏见使得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于几年前对诗人北岛的作品的“西化”有所批评,而引发了张隆溪、奚密等人对这种偏见的反弹。

不用说,周蕾对美国汉学界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它至少促使人们改变一些看问题的方法。但我认为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得更深刻,也可从不同角度来看,这样才不至于落入以偏概全的陷阱。我愿意站在客观的立场,针对“古典”与“现代”的对立做进一步的讨论。

我认为美国汉学界从一开始之所以偏重于古典的研究,并不完全出于对“他者”的迷恋;而它之所以忽视现代文学的研究,也不意味着缺乏对“他者”的迷恋。因为任何研究目标都有被“他者化”的可能。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文学研究本身所强调的“经典”(canon)准则问题:当现代文学的批评准则正在形成、尚未定型之际,早期的汉学家只能研究传统的“经典之作”(classics)。像《诗经》《四书》一类的古典文本对汉学家来说特别具有继承性,因为那些都是过去传教士所编译过的经典之作。后来随着对中文的逐渐精通,汉学家开始研究唐诗、宋词等典范诗类,接着近年来又开拓小说、戏曲的研究以及明清文学的新科目。总之,汉学研究的发展是与文学典范的重新阐释息息相关的。比起古典文学,现代中国文学大都尚未进入经典之作的行列,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了。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事实上,不仅汉学界如此,西方的文学批评界也是如此。整部西方文学史其实就是不断奠定新文学经典的历史。像波德莱尔(Baudelaire)、乔伊斯(Joyce)、惠特曼(Whitman)等现代诗人也都是在长时间的考验之下才慢慢进入大学课程中的经典作家之列的。在这期间,许多纯因侥幸而流行一时的作者也相继遭到淘汰。“何者被纳为经典?何者被淘汰?”一直是西方批评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例如,艾略特(T. S. Eliot)在其著名的文章《什么是古典?》(What is a classic?)中特别提出,所谓“古典”就是“成熟的心灵”之表现——一个成熟的作家就是在一种语言中表达人类普遍性的作者,但不成熟的作者只会表达狭窄的意识。换言之,经典的准则就是禁得起时空考验的准则,伟大的作家自然会登上经典的宝座,二流的作者终究会被排斥在经典之外。


2018年,孙康宜在宇文所安退休会上,孙康宜致辞并朗诵赠诗

但问题是,人们对于经典的准则有不同的解释和定义。尤其在多元文化的今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选择经典时很难达成共识。目前最典型的批评策略就是,一致以政治性的说法来说明经典的形成与奠定。例如布伦斯(Gesald L. Bruns)在一篇有关“经典”与“权力”的文章中说:

所谓经典,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它是一种属于权力的东西。

诸如此类的言论无形中使人把“权力的准则”代替了“文学的准则”,因而忘记了文学本身的重要性。有鉴于此,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就出版《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一书来重申“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独立性与必要性。他一反当前对经典作品政治化与实用化的强调,呼吁大家以“怀旧”的精神来看“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根本文学性。然而问题是,布鲁姆在书中对西方纯文学的强调,以及他对女性主义和黑人文化运动的攻击,都处处表现出“欧洲中心论”的偏见。难怪该书一出版就引起各界人士对其“错误”意识形态的抨击。


孙康宜作品系列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事实上,在今日复杂的社会中,文学经典的研究不可能与权力无关——例如,长期以来欧美作家一直被视为最具权威性的经典作家,但少数民族与女性的作家则被普遍地忽视。幸而近年来由于“政治正确”运动的影响,许多美国大学都纷纷重新调整“经典课程”的内容,使有些边缘文学的课程一跃而成主流文学。以耶鲁大学为例,所谓“古典文学”一向只指希腊文学与拉丁文学;但自1988年起,比较文学系里的“古典”选修科目则包括中国文学。此外,当今的文学批评思潮中最令人感到兴奋的,莫过于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女性作品的重新阐释。这场文化风潮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是文学史中罕见的。而女性文学的经典化显然在相当程度下是由于“权力的准则”的运用而产生的。

然而,若把文学作品被纳入经典与否一概视为权力的运用,也是极其危险的。我认为信奉后殖民理论的学者正犯了这种错误。我可以很坦率地说,我虽然十分赞同周蕾在《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中的女性主义阅读,但对于她有关第一世界西方如何歧视第三世界中国的论点却要提出质疑。至少在现代中国文学的问题上,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西方的文化霸权上,把现代文学的边缘性完全归咎于西方人的偏见,那么我们就等于自己放弃了作为中国人的自我批评职责。在重新估价现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勇气自问:是什么纯粹的文学的原因使许多现代作品被排斥于经典之外?例如,我们可以考虑:现代中国文学在艺术上及文化上是否已建立了一个成熟的审美传统?它与古典传统的断裂意味着什么危机?它是否长时期受害于“艺术反映现实”的文学观?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特装版)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9

我看只有当“我们”自己努力提高文学艺术的准则,现代中国文学才能真正地经典化,否则一味地指责西方的文化霸权,把文学一律视为权力的运作,则会无可避免地走向更大的困境。

事实上,近五六年来,中国现代与当代文学在美国汉学界的地位可谓突飞猛进。突然间,申请攻读这一学科的人数戏剧性地增多,许多大学的东亚系都有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种兴盛显然与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发展、流传与进步息息相关。像王安忆、莫言、苏童、残雪、北岛等人的作品英译都是由美国主流出版社出版,而且也先后得到读者的好评。按照今日批评界所流行的经典论(Canonization)来说,中国当代文学正在逐渐走向经典化的过程:哪些作品将会成为永垂不朽的经典,哪些只是喧腾一时的畅销书,则要看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而定。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特装版)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9

无论是“古典”或是“现代”,文学的经典化还要靠批评家的努力。不用说,汉学界里中国现代文学的逐渐兴盛与王德威、李欧梵、周蕾等专家的推波助澜是同步的。尤其,在有关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评析上,王德威带给了我们新的美学眼光,让我们在这个后现代、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加意识到我们“看”的是什么,要如何“看”,从什么上下文中来“看”。只有像这样的文学批评才能把当代中国文学逐渐从边缘地位引向经典化的方向。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过去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被忽视,并非由于第一世界西方歧视第三世界中国,而是由于现代(包括当代)文学的批评活动与准则尚未定型,而文学作品本身也还在不断成长与被发现的过程中。

(原载于《读书》1996年7期)

后记:
有趣的是,在我撰写这篇文章19年之后的今天,美国汉学界的倾向却完全反了过来:那就是,现代文学已变得高高在上,而古典文学已不太受人重视了。

(孙康宜补注,2015年8月)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特装版)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9

孙康宜,美国著名华裔汉学家。原籍天津,1944 年生于北京,两岁时随家人迁往台湾。1968 年移居美国,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现为耶鲁大学Malcolm G. Chace' 56 东亚语言文学荣休讲座教授,曾获美国人文学科多种荣誉奖金,中英文著作多种。2015 年4 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原载于《读书》1996年7期,本文选自《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美] 孙康宜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2022年7月)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是一本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集。孙康宜先生对六朝诗的研究是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成果在本书中得到充分展现。以“表现”“描写”为切入点,对六朝诗人如陶渊明、鲍照……逐一解读;以“面具”美学为切入点,对清代诗人陈子龙、柳如是逐一解读。他对六朝诗歌的分析精准到位,赏析兼具,比学术圆润,比散文严谨,属别具一格的古典文论著作。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是孙康宜先生汉学研究论集。收录专著《词与文类研究》及《“古典”与“现代”——美国汉学家如何看中国文学》《柳是对晚明词学中兴的贡献》《汉学研究与全球化》《阴性风格或女性意识》《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内容广涉孙先生的词学研究成果、对中西经典文学及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心得和洞见、边缘论题、最新探索的生荒领域,其中对中国古典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问题等,均做了饶有趣味的探讨,从中可以窥见孙康宜先生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研究成果。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
作者: [美] 孙康宜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7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是一本自传与性别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传部分,主要收录有《张我军、张光直与我们家》《虎口余生记》等篇章,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外,还详细追述了求学、治学经历。性别研究及其他部分,主要包括《中国文化里的“情”观》《道在何处》《在爱字交会》《何谓男女双性》等篇章。在对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孙康宜惊喜地发现了男女两性间的互补与合作的独特文化现象,纠正了西方性别理论一味强调“差异观”的偏颇。


纯粹赠阅


本周获赠名单

根据纯粹赠阅活动规则,综合留言和转发质量,本周纯粹君选出了以下2位读者,每人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精品图书一册。

请以上截图中的2位小伙伴:崇洁,加油der鱼,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您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并提出希望获赠书名(纯粹Pura出版书目),若所提示书目超出赠阅范围,我们将进一步沟通择优赠阅。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视为弃权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赠阅规则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

3. 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

4. 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纯粹新书”栏目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幸运噢)

5. 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和转发质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此次活动时间截止2022年12月31日。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著名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先生,将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和性别含义引入对文本的解读中,重新阐释了古典文学,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书是一本自传与性别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传部分,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外,还详细追述了求学、治学经历。性别研究及其他部分,在对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孙康宜惊喜地发现了男女两性间的互补与合作的独特文化现象,纠正了西方性别理论一味强调“差异观”的偏颇。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这是孙康宜先生汉学研究论集。收录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内容广涉孙先生的词学研究成果、对中西经典文学及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心得和洞见、边缘论题、最新探索的生荒领域,其中对中国古典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问题等,均做了饶有趣味的探讨,从中可以窥见孙康宜先生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研究成果。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

[美] 孙康宜 著


孙康宜先生对六朝诗的研究是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成果在本书中得到充分展现。他对六朝诗歌的分析精准到位,赏析兼具,比学术圆润,比散文严谨,属别具一格的古典文论著作。通过对陈子龙与柳如是诗词情缘的关系和明清诗词中诗与面具的互利关系独到的诗词研究,在国内外古典诗词研究中独一无二,令人信服。孙康宜教授深受中西文学的熏陶,所做研究,属集中西方文化大成之作,每每将个人心得与史学价值融会贯通,使读者深受教益。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

[德] 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唐健 译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系法国作家、哲学家拉康的得意门生——斯洛文尼亚作家、哲学家齐泽克的拉康研究专著。作者以“小对形”及真实理论作为全书中轴,以电影、故事或政治事件等作为案例,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示了拉康理论的基本构图。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的介绍拉康理论的“教科书”。

片刻与永恒:九十九个幸福时刻

[英] 乔治·麦尔森 著   庄安棋 译


英国作家乔治·麦尔森爬梳了古往今来不同身份的人的档案文件,不只是文学作品,还包括一般人忽视的文献资料:私人信函、日记、旅行日志、诗文。他得到的并不是重大的启发,也并不想借此筹划伟大的作品,而是从这些文本中摘取充满快乐和活力的片刻,与读者分享这些毫不矫饰的小小欢喜。横跨各文化、纵观数千年收集的九十九个幸福片刻,铸就出永恒的生命精华。

野棕榈

[美] 威廉·福克纳  著   斯钦  译


《野棕榈》是由《野棕榈》和《老人河》两部作品交织而成的一部作品,前者是一个爱情故事,后者是洪水中犯人救助受困者的故事。


福克纳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我是像你们读到的那样,一章一章写下来的。先是《野棕榈》的一章,接着是大河故事的一章,《野棕榈》的另一章,然后再用大河故事的又一章来做对应部分。我想要同一个音乐家那样做,音乐家创作一个乐曲,在曲子里他需要平衡,需要对位。”两个情节完全没有联系的故事,交织奏响了一曲人性之歌,是福克纳作品中令人心痛至深的一部作品。

房间里的男人:顾彬诗选

[德] 顾彬  著   海娆  译


房间里的男人:顾彬诗选》精选了德国汉学家顾彬的四辑诗歌作品,让我们看到他对生命的爱,对存在的倾听,对他者的体认、宽容和同情。其中《房间里的男人》涉及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作者游学游历的痕迹,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评价,其中充溢着诗人强烈的“同情心”;《临渊之悟》包括爱情、女人与记忆,受伤的语言、受伤的生命,悲哀中的快乐等;《动荡的安宁》是对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些思索,艺术上受到德国现代短诗和中国唐宋诗词的影响,语句简洁,追求意象;《猴子结构》中,诗人对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化用,对汉语表达和资源的吸收,使他和汉语言文化达成了一种“亲密性”。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 

丁雨  著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集结22篇观展感悟,将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串联起来,借展览与文物述说起源、发展、交流与衰落。出土文物不仅是先民的生活剪影,也映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展览主题思想、布局、展出文物的介绍说明配以300余张照片,将展览现场生动地还原在读者眼前,弥补不能去到展馆现场的遗憾,也可作为曾经来过的珍藏记忆,是一本“拿在手上的展览”。


其文笔生动幽默,兼具锋锐的思考与丰沛的情感,借展览重现历史场景、人物风貌的同时,追溯了历史动态演进的线索以及历史规律。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高翔 著/绘/译  [法]旅克·理查德  著 

[法]楼兰·埃尔萨塞   译


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2005 年从上海出发,逆长江走往青海源头。沿途采取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 搭拖拉机和任何可以借用的当地交通工具, 以最大的可能选择贴近这条流经最广袤地域的河流的路径。两位作者以行走的方式,一路分别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人文和生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他们带着对生态的关爱和赞美,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考察。

乡村诗人札记

 李浩 著


70后先锋派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中篇小说精选集。他师承欧美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传统,具有精进的文学姿态和出色的写作技巧。整部作品人情世故奇特,人物命运曲折,对人的生存状态提出质询,竭力发掘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这些作品涵盖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小说类型,大多带有鲜明的先锋文学的遗风流韵。作者选择“意象”作为切入点和必要构成因素,具有“现实”“虚幻”相互交织的独特审美力量。

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李浩 著


本书是作家李浩短篇小说精选集,继续了李浩小说清高、执拗、立志高拔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先锋性,体现出李浩别样的才华和维度;题材别致,语言自由,想象力丰沛,天马行空、意绪斑斓。塑造出一个个高于现实、具有魔幻感的世界。既是幻想之书,更是现实之书。李浩小说着力描写意象,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力量,使小说的内容主题拥有了诗歌的“意在言外”的审美特征,同时也拥有了超越性的、多重的深层内涵。




纯粹好书


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门槛·沙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闻中·吉檀迦利张锐锋·卡夫卡谜题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 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